【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专刊第十期】优化营商环境,被评议部门在行动(七)

来源: 市人大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0-09-18

  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公平竞争执法2020”行动

 

  市市场监管局着眼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公平竞争执法2020”行动,加强综合监管、综合维权、综合执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全市范围内2019年12月31日前制定的103件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各项规章、规范性文件逐一清理审查,保留79件,废止23件,拟修订1件。制定下发《十堰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各相关部门建立完善自我审查制度机制,压实审查监督责任,为有序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督办通报,涉嫌违纪违规的,从严追究相关责任。

  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切实加大对市场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保健品领域的虚假宣传行为、互联网领域“刷单炒信”行为、违规营销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商业诋毁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等;聚焦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查处日用百货、烟酒类等商品的市场混淆行为。近期共开展反不正当竞争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执法6次,努力推动形成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加大打假治劣力度。聚焦电商平台、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等,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突出食品、汽车配件、特种设备、半导体等品类,依法查处质量违法行为;深化重点领域专利行政执法,促进依法诚信经营。今年以来,共查处假冒伪劣案件120件,案值67.41万元,罚款金额100.29万元。

 

  市经信局:实施“三项工程” 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市经信局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强链补链”“万企上云”“关改搬转”三项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强链补链”工程,推进工业提档升级。加快落实与东风公司的“1+5”战略合作协议,实施整车专用化战略,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1-7月,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较一季度回升35个百分点,基本追平同期水平。加快培植新兴产业,积极构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食品饮料等农副加工行业产品升级和纺织行业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近三年累计实施技改项目725个,拉动投资578亿元。

  实施“万企上云”工程,推动“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上云企业1503家、全国及省制造业“双创”平台(企业)试点示范项目8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80家;组织宜居科技等4个项目申报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云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及车联网平台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布局新基建重点项目37个,计划投资135亿元。

  实施“关改搬转”工程,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严守绿色发展底线,稳妥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和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目前已完成搬迁任务5家,取缔型煤加工企业 9 家。组织指导东风商用车、天喜达等企业创建绿色制造示范企业,东风风光2款车型获绿色设计产品称号、东风(十堰)林泓获得第四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称号。

 

  市城管执法委:“数字化城管”让数据跑路服务加速

 

  市城管执法委积极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数据优势、技术优势,群策群力优化服务、完善流程,更好地服务企业商户、优化营商环境。

  完善办理机制,为民提供贴心服务。依托“12319”服务热线,实施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办结零延误、服务质量零投诉、服务纪律零违反工作制度,全天候、全时段受理涉及城市管理类咨询投诉,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跟进督办,第一时间办结回访,使案件办结时限由原来的5到7天缩短至2天内。目前,系统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结案率达到95.88%,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落实首问负责制,搭建便民助企“连心桥”。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制实施细则,细化受理人的责任和义务。对各渠道转办的案件,首问人必须在态度上热情耐心、负责担当,在业务上全面专业、扎实过硬。对于企业商户反映的困难,积极与受理单位协调沟通,在职责范围内尽最大努力解决。同时,对首问负责人办理的案件不定期抽查回访,确保案件高质量、高水平办结。

  出台“三十条”措施,画好共建共享“同心圆”。结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成立简易案件自行处置工作专班,对投诉较多的井盖破损移位、张贴野广告等一般类三十余条问题一一梳理,探索“简单案件随手做、举手之劳立即做”的快捷模式,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不断增强干部职工为民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再提升,真正做到“民有所求,必有所应”。

 

  市商务局:法治商务建设创优营商环境

 

  市商务局创新工作方式、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商务执法效能提升,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提供有效保障。

  创新举措,变繁琐为简易。梳理执法和安全生产检查事项清单,按照“一查多项”的原则,对同一检查对象采取综合检查,实现多部门、多领域、多事项监管同步开展,切实提高执法效能,减少执法“扰企”。今年以来,联合消防、环保、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两次对部分县市区成品油企业进行了抽检和指导。

  转换身份,变执法为服务。变“双随机”执法检查为“全到位”上门服务,补足企业短板,推动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针对疫情期间活体储备任务变更等情况,两次赴城区及下辖县市区承储企业做好储备肉、活体抽检和任务变更宣传,保障了我市储备肉工作顺利开展。

  柔性执法,变力度为温度。在保证执法力度的同时,以平等、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执法对象,在不违背法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融入执法耐心,特别对疫情后复工复产存在困难的企业投诉,尽量以行政调解为主,在解决群众诉求的同时减轻企业压力。今年以来,已协调解决450余件1000余人的预付卡投诉,办结满意度达95%以上。

  自我挖潜,变压力为动力。以提升业务素质和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自我加压,主动加班加点,开展业务比拼,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结时间,力求第一时间回复和办理事项。热情接待上门咨询、投诉和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全程引导服务,力争让群众和企业“只跑一次腿,只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审批改革 加速项目落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通过实施“减、放、并、转、调”等措施,释放改革红利,促进项目审批提速,为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添彩。

  一是减。取消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必须前置的要件,能通过系统查询或服务对象已提交的要件,不要求重复提供,减少申请材料50%以上;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涉及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的审批事项从原来的8项减为4项。

  二是放。将城区所有工业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权限和中心城区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区政府,由各区分局具体办理,方便群众办事和就近服务。

  三是并。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规划条件一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作为即办件办理,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同步办理,规划核实与土地核验合二为一;公布统一应用主城区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和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减少报建手续,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转。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确保“交地即交证”、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将放、验线业务由原来的业主单位申请转变为部门主动服务,实现“许可即放线”;将放线、验线、建筑面积指标校核、日照分析等技术审查相关费用,转变为由政府买单,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五是调。将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时序进行调整,招拍挂用地在签订成交确认书的同时即可启动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划拨用地项目取得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后即可启动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最大限度压缩建设项目审批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