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要求落到实处
——十堰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推动民族乡村脱贫攻坚侧记
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     |    作者: 李富良      |     发布日期: 2020-06-17     |     [大   中   小]
“如今搬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生病不再愁,上学有补助,我们知足了。”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湖北关村少数民族贫困户李善兵向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师永学谈起现如今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由衷感激党的扶贫政策。2019年,李善兵依靠产业奖扶政策,加上儿子在外务工收入,全家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2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近年来,十堰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明确要求,把监督推动少数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先后7次开展少数民族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政府情况报告,提出审议意见持续督促整改。同时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每年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活动,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持续发力。今年,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又将民族乡村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常委会重要议题,5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师永学再一次带队深入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就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与市县乡政府负责同志深入交流探讨加快民族乡发展思路措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族乡各族群众。
脱贫攻坚 民族乡走在前
湖北口回族乡是湖北省五个回族乡之一,也是全省唯一以“湖北”命名的乡镇。全乡共有1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6209户、21864人,其中回族925户、4520人。师永学在调研中了解到,截至2019年12月底,湖北口回族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脱贫3505户、12185人,存量未脱贫人口20户、55人。全乡实现GDP4.4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0元。一是特色产业规模渐成。2019年全乡发展烟叶3360亩,发展马头山羊、黄牛饲养规模3.5万只和5800头,发展核桃1.6万亩;新建蔬菜育苗基地1个,连片发展土豆、包菜、黄皮椒等高山蔬菜500亩;发展金银花1200亩,五味子1000亩,甘蔗2000亩,花椒基地2000亩,栽植中药材1000余亩。民族乡的特色产业逐渐从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转变,呈现出一乡多品的发展格局。二是基础建设日趋完善。新修硬化通村路64.7公里,完成13公里示范路建设和18公里通村路升级改造;新建水窖、水塔蓄水设施共计140余个,有效解决了集镇人口的生活用水问题;开展“绿满边关”行动,推进湖北大梁万亩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已顺利完成前期验收工作。三是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全乡累计奖扶到户产业资金2242户、979.15万元;办理小额信贷2200户、6446.6万元;落实自主脱贫奖励189户、37.8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落实家庭医生签约、体检全覆盖;落实1988名贫困学生教育补助、申报雨露计划415人(次),补助金额95.65万元。全年落实农村低保1430户、1892人。四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全乡完成水、电、路、公厕、垃圾箱、路灯等附属设施工程率达100%,建香菇大棚1837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99户,对鉴定为C、D级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全部纳入并实施危房改造,确保易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五是脱贫渠道持续拓宽。通过党的十九大代表魏登殿、省人大代表翁新强等一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被有效激发。在泗峡口村,省人大代表翁新强带动群众发展五味子产业,全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庙川村菌类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领头人毛家根发展香菇产业,带动60余户种植户10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2.5万元;三天门村土鸡养殖大户宁玉红成立小宁散养土鸡专业合作社,带动50余户贫困户务工增收。
日子更红火 必须加快补齐短板
湖北口回族乡脱贫攻坚虽然取得决定性成果,但对照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中也发现民族乡村发展中的一些短板和弱项。
精准扶贫重点攻坚任务较重。湖北口地处边远,经济基础薄弱,是集老、少、边、穷、远为一体的民族乡镇。目前,全乡还有未脱贫户19户54人,监测户62户160人,边缘户177户573人。这“三类对象”大部分都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导致就业不充分、增收不稳定,收入不能达到脱贫标准或存在返贫隐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其中有少数贫困群众“不怕穷”、安于现状,发展产业怕学不会新技术,外出务工怕朝九晚五的约束,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此外,该项尚有9个村的人畜安全饮水存在困难等,民族特色小镇建设自2016年申报至今,项目暂未得到省级主管部门审批,目前所有建设项目资金全部属于县乡统筹解决,资金缺口较大。从脱贫产业现状看,一是规模较小,现有产业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二是产业投入不足,与市场关联度低,规模效益尚未真正形成。三是农产品销售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不够,农业市场主体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连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打好歼灭战 确保圆满收官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要求市县乡各级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歼灭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提高政治站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民族乡精准脱贫重点攻坚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助推民族乡村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大《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普法宣传力度,把党的温暖传递到少数民族群众当中,引导回汉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思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完善帮扶措施。要针对未脱贫贫困户和边缘户、监测户“三类对象”,坚持一户一策,制定完善帮扶措施,健全工作台账,落实帮扶责任人,确保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对特殊困难对象和低收入群体,要加大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力度,提升保障水平。紧紧扣住现行脱贫标准,全面彻底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整改进度,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无死角。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进安置点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会融入和社区管理,实现搬迁入住与拆旧复垦“两个清零”。针对湖北口回族乡家底较薄、基础设施滞后的实际情况,在制订“十四五”规划、安排项目时,优先对湖北口考虑、重点倾斜,尽可能地多安排资金项目用于民族乡村民生建设,推动民族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扶持力度。要按照 “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产业基地,扩大产业规模,统筹整合各种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和产业大户发展,做大做强现有的烟叶、畜牧、林特、蔬菜、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产业,增强特色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要依托现有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供销等,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户发展产业;要积极引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民族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