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人大常委会助力抗旱减灾工作
来源: 郧西县人大     |    作者: 周 勇 王春柳     |     发布日期: 2025-07-01
今年来,受汉江中上游持续干旱少雨影响,郧西县1—5月降雨量仅为85.4毫米,较上年同期减少189.3毫米,汉江、金钱河上游来水量分别减少73.3%、65.2%,县域天河、归仙河等河流水位持续走低,部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面对生态环保和抗旱减灾的严峻挑战,郧西县人大常委会闻“旱”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紧迫感,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吹响“保供水、稳生产、护生态”的集结号,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一、发挥制度优势,三级联动打通“神经末梢”
一是督导全方位。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包联乡镇、参与产业、服务项目、联系企业等工作,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山塘水库、村庄农户,常态化在一线前线开展旱情督导,详细了解农作物受灾情况、群众饮水保障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抗旱措施落实情况,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县人大机关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两委购置水泵2台、水管1200米,累计送水150余吨,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平安有序。
二是监督全链条。各专(工)委始终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和群众急难愁盼谋划制定监督议题,聚焦守水护水、防汛抗旱、农业生产等民生领域重大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面对面倾听诉求,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研视察情况为县委科学应对旱情提供参考。今年听取审议全县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执法检查等,以正确有效依法监督,督促政府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放在首位。
三是落实全覆盖。各乡镇人大主席团积极响应号召,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多措并举开展保水护水、隐患排查、走访调研等。香口乡人大主席团划分5个代表小组深入调研,督促修复老旧供水管道12公里,延伸供水管网248户。羊尾镇人大主席团联合水利、农业等部门成立抗旱指挥部,统筹架设水井水窖9口,铺设应急管道15000米。店子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走进田间地头、产业基地,调研了解灌溉设施使用等情况,精准把脉收集12条具体问题。河夹镇人大主席团组建人大代表节水宣传队,分组包片发放节水宣传单2000余份,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县乡两级人大形成了上下贯通、资源整合、协同高效的保水抗旱工作格局,切实将县委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二、强化担当作为,四级代表攻坚“非常之难”
一是发挥主体作用。人大代表发挥人民代言人、岗位先进和社会模范三重角色作用,主动冲锋在前,化身意见建议 “收集员”、节水护水“宣传员”、输水送水“服务员”,开展地下找水、天上要水、山泉引水、应急调水、全民节水“五大行动”,身影在田间地头、村组院落随处可见。特别是针对高山偏远地区、老弱病残和独门独户等弱势群体,坚持户户走到,详细摸排在用水方面的困难和需求,积极回应关切。有的代表还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发布旱情信息、高温预警、节水技巧等。
二是做好结合文章。为丰富代表履职效能,县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参与保水抗旱、生态环保工作,与开展“聚力支点建设·助力产业倍增”代表行动活动相结合,全县16个乡镇人大主席团累计划分80个代表小组,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随时随地问需问计、建言献策,以更高标准推动政策落实、更实举措优化服务供给、更大力度破解发展难题,以人大代表之为服务支点建设之进。截至目前,累计收集建议意见200余条,其中涉及保水抗旱建议近20条,正在逐一交办落实。
三是完善履职平台。支持代表进站入家履职尽责,全县105个家站点临时作为“抗旱服务站”,成为代表和群众常来常往之地。湖北口回族乡人大主席团在坎子山村设立“高山送水服务点”,累计运水送水200余车次。市人大代表、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通过代表联络站发布气象预报和抗旱指南,倡导村民节约用水、合理调配水资源。县生态环保工作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人大代表+专家”机制,生态环境领域专家智库及时研判,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
三、建立长效机制,五指成拳纾解“燃眉之渴”
一是深化跟踪问效。将对事监督向对事对人融合监督转变,开展市生态环境局郧西分局、县水利和湖泊局、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工作情况调研并召开评议会议,对调研中发现的重点问题不松不放,及时提出评议意见,完善“问题反馈—跟踪整改—问题销号”的监督闭环机制,切实将评议成效转化为部门高效履职的强大动力。
二是参与立法调研。积极参与省市立法工作,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作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畅通基层代表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道。组织对《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条例》《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出30余条修改建议,被采纳10余条,为法律法规出台提供重要参考。
三是加强区域协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精神,与陕西省白河县人大联合开展“两省代表共携手·守江护水在行动”活动,探索建立汉江水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搭建“郧西·白河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履职平台,共同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四是推进机制创新。在全县各乡镇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通过项目征集、初定、审议、票决、监督和测评等关键环节,将保水抗旱工作暴露的问题短板逐步解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羊尾镇人大主席团根据今年旱情,票决通过了竹坪村安全饮水过滤池、花栗庵村污水改建、石门村卫生公厕等建设项目,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五是凝聚各方力量。深化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关于强化农村水源地保护的建议”有效落实,让群众吃上干净放心水,民声成功“变现”,以法治力量保障饮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紧盯守水护水,形成“人大代表+守井人”“人大代表+河湖长”“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等模式,营造浓厚氛围。
旱情发生以来,全县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及县乡两级人大干部,积极督办并参与抗旱保供水保水质工作,有效缓解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