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当好基层“三员” 积极履职担当

来源: 十堰人大     |    作者: 罗 伟     |     发布日期: 2024-12-06

为城谋而思,为民鼓与呼。作为市、区人大代表,茅箭区武当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璐始终将其视为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在她看来,自己的每一件建议、每一次发言,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内心最真实的愿望。当建议从文字变成政策、变成具体举措,从“纸面”走向了“地面”,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王璐(左一)走访辖区企业

当好理论政策“宣传员”

王璐是十堰市第六届人大代表、茅箭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当她第一次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踏入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时,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打破陌生感,建立信任关系,成为王璐面临的首要问题。她通过入户走访、耐心倾听、真诚交流,逐渐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他们分享着自己的生活故事,讲述着对个人、社区、城市的期待和愿景。这些真实的、鲜活的经历,让王璐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居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也更加坚定了她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王璐认为,只有常学常新,才能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她主动化身理论政策“宣传员”,深入基层一线,将学习到的政策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当好服务群众“勤务员”

“为了谁、代表谁、依靠谁”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中,王璐深入企业、社区倾听群众呼声,将需要帮扶的特殊群体、需要协调解决的民生实事整理汇总,形成代表活动“菜单”。代表们带着问题参加活动,在发展的“大场景”中找准履职的“小切口”,以实际行动引领群众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真正实现群众“点单”、代表“接单”。

武当路街道马家河村是远近闻名的绿色生态村,全村460户、1170人,依山傍水居住在马家河水库沿岸。长期以来,村民饮用水源主要从桃花湖引水。随着辖区企业和居住人口增加,由于引水管道线路长、运行时间久等原因,从桃花湖引水供水已不能满足村民生活需求,村民吃水问题成了王璐的心头大事。

为了让群众持续吃上好水、用上好水,王璐多次到马家河村入户走访,征求意见建议;积极跟区水利部门专题汇报,将饮水工程纳入区级专项改造项目。通过多方论证,她提出了改变取水口,直接从马家河水库取水的思路,并迅速召集技术人员、水厂、村干部和相关单位,讨论、制定引水工程实施方案。她先后争取100余万元资金对饮水管网进行改造,新修环路、环山引水管道2公里,提档升级水厂内部处理设施。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工作,马家河村400多户村民吃上了更加纯净的自来水。

当好履职尽责“联络员”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需求先于一切,群众困难急于一切”,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武当路街道的顾家片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片区内17个小区的居民大多为东风公司退休职工及家属,老年人口比重较大,生活配套设施跟不上。王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院子会议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围绕“一老一小”提出打造“幸福食堂”和“养老综合体”的建议,得到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通过对闲置房屋的微改造,食堂和养老综合体均已投入使用,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现在的顾家小区,各类组织覆盖,兴趣爱好联结,邻里之间互动更紧密了,环境更优美了,人情味更浓了,老工友的情谊更深了,曾经的“工业锈带”摇身变“生活秀带”。

这是王璐心系民生,履职更具温度的生动缩影。哪里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哪里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哪里就是她履职的重点。市、区人代会上,她先后提出《关于开展对马赛路沿线路灯、标识标牌进行提档升级的建议》《关于将公共区域、三无小区垃圾清运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的建议》《关于治理空中“飞线”,消除老旧小区“头顶上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建议》等20多项建议,都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声声入耳、件件入心,当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一件一件落地开花,一个个想法逐步变成现实,她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未来,王璐将继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之所思、所忧、所盼,帮助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