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来源: 房县人大常委会     |    作者: 高明哲      |     发布日期: 2021-11-01     |     [      ]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高度肯定与全新概括,深化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阐述的是民主的人民性、广泛性、持续性、连贯性、有序性、真实性,昭示了切实保障人民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管理的当家作主权利的初衷。
  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彻体现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是持续的、完整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保障全体人民都能够有效参与人民民主实践,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这有利于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不竭创造力量得到更大程度释放、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大程度发挥,从而成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创新。首先,民主的主体是全面的。它不仅关注代表的代表性,更关注民众的直接参与。而且,“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民主中来,体现了人民民主对广泛性的要求。其次,民主的过程是全面的,不仅关注民主的过程,还关注民主的结果,关注民主的实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个都不能少。再次,民主的样态是全面的,既有先进的理论观念,又能落实到体制、机制,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时提出了四个“要看”,即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也要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就是一种全面人民民主的思维,也是对全面人民民主的自信。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把人民作为创造主体,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创建、发展、巩固、完善民主政治体制的不竭动力;必须把人民作为权力主体,当作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最大依靠,引导党员干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始终做到一切权力源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为了人民;必须把人民作为评价主体,坚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人民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全过程人民民主成效成色的根本尺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在民主选举方面,在依法保障符合宪法规定的中国公民人人享有民主选举权利的同时,着力深化和加强代表工作,推动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对人民负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在民主决策方面,不断拓宽民主渠道,通过听证会、咨询会、论证会、评议会等方式和网络等信息化载体,有序组织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重大事项决策,有力落实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在民主协商方面,既围绕党和国家大事开展政治协商、政党协商、人大协商,也围绕具体立法事项、政策制定开展立法协商、政策咨询等,画好民心民意同心圆。在民主管理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延伸至乡村社区等基层治理和企事业管理,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主人翁。在民主监督方面,通过信访、评议、新闻舆论监督等方式,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等权利。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体系。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立良法、立好法、立务实管用之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性、基础性地位,更好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主渠道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特独有独到的政治优势,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深民主内涵。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各项权益,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引导人民群众从各层次各领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阳光洒落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