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五心” 绽放青春-----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工委办公室主任     |    作者: 龚华香      |     发布日期: 2020-11-10     |     [大   中   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以采访实录的形式真实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书中所反映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长道路上所坚守的赤诚之心、良善之心、坚韧之心、进取之心、从容之心,为我们当代青年励志成才提供了密码。
一颗赤诚之心追梦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还没有到该去插队的年龄,但怀揣着对青春的热爱、对理想的渴望、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怀揣着“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的美好信念,他坚定地拒绝了班主任齐荣先老师苦口婆心的挽留与劝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生活在大城市的舒适与安逸,仅凭一腔赤诚登上了奔赴陕北延安农村的列车,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成为了当时“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7年知青岁月,艰难困苦是毋庸置疑的,但青年习近平始终心坚如磐,追梦无悔。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他的勇敢与坚定,他的热爱与执着,不仅成就了他个人的青春梦想,成就了梁家河的“旧貌换新颜”,更成就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伟大中国梦的诞生。
一颗良善之心为民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个真诚、善良、重感情、讲情义的青年习近平形象跃然纸上。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自己称为“黄土地的儿子”,并以此为荣;他敬仰每一位革命工作者,初到梁家河时就到一个曾经支持革命的普通妇女遗体前吊唁;他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对智力有缺陷的灵娃,也同样给与无私的包容和真诚的关心;他慷慨助人,把自己的口粮分给老乡吃,对乞讨老汉倾囊相助……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知青生活多艰辛,但青年习近平始终保持一颗良善之心为民服务,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总是说,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保护了他,他要为群众办实事。因此,当他越深入了解农村的落后和村民生活的艰辛,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就越坚定。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一以贯之的深情厚爱,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植根于梁家河黄土之中的深厚的为民情怀。
一颗坚韧之心修炼
在梁家河插队的7年,是青年习近平修炼成长的7年。修炼之一在于生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的这句名言在习近平总书记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2002年,习近平在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讲到,知青时期过了“四大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短短12个字凝练概括了习近平7年知青岁月中所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但青年习近平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畏惧退缩,他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勇闯四关,将苦难变成了财富,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修炼之二在于学习。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在知青中有口皆碑。采访中,与习近平同时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们纷纷表示:“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青年习近平不仅爱看书,更爱思考,“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种勤奋好学的求知态度不仅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让青年习近平获得了精神上的丰收,更为其成长之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直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热爱学习,推崇学习,他说:“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一颗进取之心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而习近平无疑是那个被历史眷顾的人。他想干事、想方设法干事,从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实事里积累经验;他敢干事、敢干大事,在一次次沾满泥土的实践中领悟工作方法;他能干事、能干成事,在时间和实践的熔炉里淬炼成钢。村民和知青们评价:“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儿,有强烈的上进心”……在梁家河的7年,习近平扎根黄土地,坚持身体力行、苦干实为,带领梁家河的干部和群众建沼气池、挖水井、打坝地、办磨坊、种烤烟、办铁业社、办缝纫社、办代销店等,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实事求是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实际困难,用自己的热血青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彩华章。
一颗从容之心致远
从容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实力。7年知青生活里,青年习近平夙兴夜寐,只争朝夕,孜孜不倦学习,踏踏实实苦干,练就了一身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过硬本领,磨练出了“遇万事冷静、看万事淡泊、做万事从容”的沉稳心态和自控能力,更铸就了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曾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正是这份坚定与自信,让青年习近平在1974年面对梁家河只剩他一个知青留守的局面时,依然能够“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该干活干活、该吃苦吃苦,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也正是这份坚定与自信,让当今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时,依然能够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领航中国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是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是一本鲜活的励志教材,为当代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供了一个光辉的楷模榜样。当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十四五”宏伟蓝图即将绘就,作为当代热血青年,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优秀品质,始终坚守赤诚之心、良善之心、坚韧之心、进取之心、从容之心,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著,艰苦奋斗,砥砺作为,挥毫书写“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