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莲:履职尽责,争当群众暖心人
来源: 十堰人大     |    作者: 韩玉砚     |     发布日期: 2024-11-05
在竹溪县,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她扎根家乡创业,带领社员发展魔芋、漆树、郧巴黄牛等种养殖业,带动周边110余户村民致富增收;她情系百姓冷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发声建言献策,带头发展林下经济……她就是十堰市人大代表、竹溪县石板河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晓莲。
扎根乡村,带领相亲共致富
在竹溪县泉溪镇,提到张晓莲,可谓无人不知。
张晓莲今年44岁,是土生土长的泉溪镇双桥铺村人。2004年,原本与丈夫在外打工的她,冒出一个深藏于心的想法:“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回乡创业才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当年,她与丈夫李欢毅然回乡创业。
2007年,张晓莲开始尝试小规模种植当时被普遍看好的食用菌,但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初次创业失败,张晓莲并不服输。两年后,她沉下心对泉溪镇的魔芋产业做了一次全面的调研,牵头向镇政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发展魔芋产业的可行性报告,不仅得到认可,还得到贷款支持。当年,她便建成30亩良种扩繁基地。科学的种植和有效的管理,使得魔芋亩产高过周边农户产量30%,村民们都来向她请教种魔芋的新技术。
竹溪县是中国生漆之乡,作为竹溪县“金漆世家”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2011年,张晓莲突发奇想,试着在自家的生漆林里套种魔芋。漆树套种魔芋,解决了魔芋的软腐病问题,魔芋增产了。当年,张晓莲在漆树林里套种的24亩魔芋大丰收,全年共产鲜魔芋2万余公斤,纯收入达到8.3万元。第二年,她适时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魔芋32亩,年纯收入9.6万元。同年,张晓莲牵头组建了竹溪县泉溪益群魔芋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81户,注册资金58.3万元。
由于漆树林所在的山顶是一片草甸,后来她又琢磨,为什么不能发展养殖业,养上几百头郧巴黄牛,把牛粪反施林间,形成一个农林结合的循环产业链呢?说干就干,2013年,合作社拓展了郧巴黄牛养殖产业,部分牛圈养,部分由社员散养。魔芋茎秆加工成牛的饲料,而牛的粪便又作为魔芋生长的有机肥,形成了生态种养、资源循环利用的经营模式。
通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发展林下健康魔芋种繁育基地300多亩,种植生漆林1100亩、生漆苗圃60亩,养殖郧巴黄牛100多头,申报了8项生漆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注册了“金漆世家”商标,带动周边110余户农户脱贫致富。
履职尽责,争当群众暖心人
竹溪大木漆漆艺始于新石器时代,发展于殷商,兴于汉唐,盛于明清。截至目前,该县漆树林总规模已达13万亩,生漆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达56个。作为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张晓莲经常走村入户,在田间地头跟农户面对面沟通,了解生漆采割、魔芋种植以及黄牛养殖情况,帮助农户算好成本账、收入账,通过收益对比,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为了传承“金漆世家”金字招牌,张晓莲还在泉溪镇石板河村创建了漆器工坊,从事榫卯漆器家具定制、漆胎制作及漆艺工匠培训。
在带动村民口袋鼓起来的过程中,张晓莲始终把“听民声、解民忧”当作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提升群众参与度?如何提升我们的种植、加工技术水平?如何统一当地群众思想认识?如何将生漆产业由点到面向外部推出?走访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金点子”不断闪耀着广大群众的智慧与才干,也让张晓莲坚信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她将在广袤的农村大有可为,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带领村民一起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的决心。
2021年,针对竹溪县生漆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及不足,张晓莲与另一位人大代表在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建议:加强生漆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加大对生漆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生漆产业市场主体。建议被采纳后,当地生漆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将生漆列为重点产业项目,召开生漆产业发展座谈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生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迭代升级,出台奖补办法,鼓励市场主体、广大群众参与生漆产业建设,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如今,张晓莲自豪地说,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将一如既往地扎根基层联系群众,始终发挥一名代表的作用,继续带领乡亲们共同创业致富,让乡村真正“活”起来,让村民持续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