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承君:回馈桑梓情意浓 誓让茶山变金山

来源: 十堰市人大     |    作者: 李 亮 赵 丹      |     发布日期: 2021-12-28     |     [      ]

 
  脚下有泥、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市人大代表、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承君,深耕茶业30载,将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作为自己履职担当的方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农民儿子的初心,以沉甸甸的收获回馈着父老乡亲。
 
  △2020年,郭承君(前排左三)和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高管共同查看有机茶园长势。
 
 学成回乡兴产业
 
  1983年,郭承君考入湖北农学院。对于农学院的大学生来说,下地种田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有的学生还是吃不了这份苦。郭承君珍惜实习机会,有时能连续6个小时冒着30多度的高温待在玉米地里,就为能详细观察抗逆实验效果。他用勺子给试验田里的秧苗施肥,能做到每勺化肥都分毫不差。吃苦耐劳的山里人品质得到省农科院教授认可,郭承君获得留在武汉工作机会。但“恩师一片情,难动‘痴’人心”,他一直梦想着通过学到的农业知识,帮助乡亲们改善生活。郭承君谢绝老师的美意,毅然回到竹溪县丰溪镇农机站,又当起了一个农民。当时丰溪镇大山里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住的土坯房,穿的破衣裳,睡的茅草床,红薯当主粮。但为了让他吃饱饭,镇里农机站站长给他送来了包谷糁,村里大娘拿出攒下的鸡蛋给了这位“城里来的大学生”。老乡的质朴、热情,让郭承君心里非常感动,他决心“用今生所学,造福大山里的百姓”。
  1992年,由于塔儿湾茶场连年亏损,竹溪县农业局鼓励干部承包,但大家算来算去不挣钱,都不愿承包。郭承君心想,“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还能亏了?”他主动承包了这个茶场。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辛勤耕耘一年,一分没赚还亏了三万多。年迈的父亲得知儿子的处境,立马打起铺盖卷住进了茶场,没日没夜地伺候茶园,他想用自己孱弱的肩膀为儿子撑起一片天。郭承君受到鼓舞,四处筹钱发展生产,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拓宽市场保障销路,慢慢地茶场有了起色,终于在山上“刨”出了钱。
 
  以梦为马育品牌
 
  高山云雾出好茶。竹溪县自古就被誉为“贡茶之乡”。郭承君每次提及茶叶都会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溪这么好的茶叶资源,我们要是搞不好,就是抱着金疙瘩要饭吃”。有些事话好说事难办,竹溪县的茶叶产业怎么走,没人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就说生态有机茶吧,要做到生态有机,茶树就不能施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但不用这些东西茶树不仅长得慢,管理成本还高。为了保证茶叶品质,郭承君要求龙王垭茶场一律人工薅草,对施用化肥、除草剂严管重罚。俗语讲,“灰灰草没良心,前面薅草后面青”。他堂哥为了给兄弟节约成本,私自施用除草剂,郭承君知道后和堂哥大吵了一架并罚款2000元,一辈子没有拌过嘴的老哥俩红了脸。郭承君私底下替堂哥交了罚款,找到堂哥语重心长地说道:“除草剂危害大,会污染生态环境,我们不能赚昧良心的钱啊!”。苦心人天不负,经过数十年的坚守,龙王垭成为湖北第一个获得欧盟生态有机茶认证的茶场。
 
  △2013年,郭承君在竹溪县龙王垭主峰发现一棵古茶树。
 
  一次次磨难没有打倒郭承君,但让他明白不能再走传统茶叶产业道路,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抵御更大的风险,才能做大做强。他跳出茶叶做茶叶,把茶园当花园建,把茶区当景区盘,实施茶景共生、茶旅融合,形成了既美茶品、又美乡村的发展新格局,龙王垭茶园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生态茶园”。当地茶农用“推窗听鸟语,居住闻茶香,出门摘叶子,进门数票子”来形容他们的幸福生活。他始终致力于茶叶系列产品研发,公司由过去单一生产绿茶发展到如今的以绿茶为主,兼营红茶、黑茶、乌龙茶等100多个系列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外,龙王垭茶场成为十堰市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想方设法带民富
 
  腰包渐鼓的郭承君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时时想起农民父亲佝偻的身影,难以忘却大山里贫苦的乡亲。为了增加茶农的收入,他筹资买下龙王垭茶场,决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大家脱贫增收。面对质疑和不信任,郭承君掷地有声地承诺:我保证“来时贫困户,走时小老板”。自古真心换真情,老百姓佩服这个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汉子,纷纷加入。目前,该模式已经覆盖全县11个乡镇10余万亩茶园,带动近6万多农民从事茶叶生产,茶农人均年增收15000多元。
  2017年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期,作为市人大代表,郭承君一直在思考,怎样履行代表职责,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力。在一次代表集中走访时,郭承君发现贫困户朱明星有30亩茶园,但位置偏远,管护不便,几近荒芜废弃;贫困户郭承良因病致贫,身体羸弱,无力管护自家茶园。大山里像这样的家庭还很多。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项目。盘活闲置茶园,让茶园天天能给贫困户生钱是最实际的帮扶。郭承君开始以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村民们闲置的茶园,让茶农不仅获得土地流转收入,还在家门口的茶场打工取得收入。他还在全县流转土地16428亩,统一提供种苗、病虫防治、鲜叶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服务,让一大批贫困户发展茶叶、脱贫致富。
  茶叶虽然赚钱,但易受天灾和病虫害影响。2010年春季,一场大霜冻致使龙王垭茶场2万亩茶树10公分以上全部被冻死。突发的灾害让茶农灰心失望,有的怨天尤人抱住茶树抽泣,有的心灰意冷准备放弃种茶出门打工。郭承君自己也是心中滴血,眼中含泪。但为了稳住局面,树立起信心,他组织茶农对冻死茶树分三次进行修剪。县茶办主任怒斥道:“老郭,你这是做无用功,要一次性将冻死茶树枝全部剪掉”。郭承君说:“我每次剪枝,就可以付一次工钱,这样茶农的心就不会散掉,我们就能扛过这道坎呀。”
  建言献策促发展
 
  十堰茶叶品质优良,但存在品牌建设滞后、龙头企业不强、深度开发不够、开发机制不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身为市人大代表、市茶叶协会会长,郭承君先后提出了《关于支持竹溪茶叶产业建设的建议》《关于对竹溪茶叶产业用电给予政策优惠的建议》《关于深入推进武当道茶品牌建设的建议》,积极为茶叶产业发展谋出路、想办法。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他的呼吁下,我市建立了茶叶产业链,打造了武当山茶公用品牌,推动了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得知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时,他第一时间奔赴武汉,以人大代表身份全程参与立法调研,为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了出口不说外行话,句句都能落在点子上,他时时学习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在培育龙头、建强基地、锻造品牌、拓展市场、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对发展茶叶文化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参与立法调研的同志由衷地敬佩这个从茶场走出来的“土专家”,纷纷称赞他是“郭文化”。
  郭承君告诉笔者:“田间大粪是臭香,脚下泥土透芬芳”。他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